精校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部分(第1页)

镜面王奇怪地问:“为什么?”

盲人们回答说:“因为说大象是一根圆柱的人最多。”

镜面王愣了好久,最后哈哈大笑地说:“你们这些盲人,并没有亲眼看到大象,也不了解大象的全貌,却在这里争论是非,真是可笑。可笑也就罢了,还搞什么民主评议,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接着,他转身看着那些诚惶诚恐的学者,说:“尤其让我不可思议的是,你们这些学富五车的学者,那种自作聪明的模样,和那些摸象的盲人又有什么两样呢?”

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你要去找到它。但是,许多人没有去寻找它,他们用自作聪明的方式、用争论的方式、或者用某种政治手腕来证明自己是对的。盲人摸象的故事虽然荒唐,却是现实的写照。

你要看到大象的全貌。大象不是局部的,它是整体的。管理学也不是局部的,它也是整体的。人们普遍认为,管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弗雷德里克?泰勒手中的那只秒表,弗雷德里克?泰勒也因此被称为管理学之父。然而100多年来,从所有的管理学理论和案例中,我们一直都没有看到一个整体的管理学体系。学者们研究管理学的方法,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可笑。

事实上,早在2400多年前,孔子的学生曾参在他的著作《大学》中,就已经给出了一个整体的管理学体系,被称为“三纲八目”。“三纲”就是前面我们学过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于“八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后来,曾参的学生、也就是孔子的孙子孔伋,也有一部著作流传于世,名曰《中庸》。《中庸》的思想与大学之道一脉相承,所以,大学之道也被称为中庸之道。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道德的“格”式化问题(1)

“格物致知”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说,它指的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即:逻辑推理。大约在晚清时期、也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传入中国不久,当时的中国学者就把科学叫做“格致之学”。但这个说法在13世纪、也就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500年前,就被明朝的大学者王阳明给否定了。

王阳明曾经像现在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一样“格物”。据说,他“格物”是相当认真的,可是“格”来“格”去,他怎么也找不到出路,竟然“格”得大病一场。后来,王阳明回忆从“格物”到发病、再到痊愈的整个过程,最后恍然大悟。于是,他终于大胆地否定了朱熹的说法,认为“格物致知”不是逻辑推理。他给出了另一种解释,即:“格去物欲,方能致知”。

朱熹是王阳明的前辈,他老人家曾经自作聪明地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书五经”进行了“格”式化的注解。从那以后,人们看到的孔子学说,其实就是朱熹版本的孔子学说。

我们知道,社会科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学问。这门科学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这种说法也对,但它会让我们的目光远离自然,远离老子、庄子、孔子、以及孔子的学生们当年所说的“道”。虽然社会科学也谈到道德,但这种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建立的“格”式化道德并不具有道德本来应该具有的自由、快乐和爱,恰恰相反,它让人感到刻板、莫名其妙和压抑。花儿是不可能按照这种道德来成长的,人也不可能。100多年前,人们之所以颠覆中国传统文化,便是因为朱熹的这种“格”式化道德。

朱熹的“格”式化道德是“存天理,灭人欲”,达尔文主义的“格”式化道德却是“人欲即天理”。一种“格”式化道德打败了另一种“格”式化道德,却让孔子和洋溢着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背了黑锅。

天理即真理也,即“道”也。从表面上看,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哲学观与王阳明的悟道并无不同,其实大有区别。朱熹的哲学是推理出来,王阳明的“道”是感悟出来的。在朱熹看来,天理与人欲无法并立,只有革尽人欲,才能复尽天理。在王阳明看来,虽然天理只有通过“格去物欲,方能致知”,但凡是符合天理的人欲无疑都是正当的。

所谓符合天理的人欲,其实是为了满足生命成长的需要。你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它们是应该被满足的。

需要是符合天理的,所以“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本身就违背了天理。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朱熹的“格”式化道德为什么会弄得天怒人怨。

需要是符合天理的,但欲望不是,“人欲即天理”的理论混淆了需要与欲望之间的区别。欲望是一种病态的需要,是一种发了疯的需要。你饿了,需要一碗米饭,这理所当然。但欲望却是不可理喻的,你想要一万元钱,某一天你得到了,可就在你得到的那一刻,欲望会让你想要更多的钱。于是你想要十万元、一百万元、一千万元……永无止尽,直到你彻底崩溃。

欲望甚至会剥夺你的需要。你需要吃饭,可欲望剥夺了你吃饭的权利,为了身材苗条它迫使你拼命节食。你需要睡觉,可欲望剥夺了你睡觉的权利,为了追求成功它迫使你拼命工作。你需要轻松,可欲望剥夺了你轻松的权利,为了占有它迫使你绞尽脑汁地巧取豪夺。

需要是一种健康的生理反应,欲望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应。需要是容易满足的,欲望却不容易满足。需要是为了满足生命的成长,欲望却在伤害生命的成长。但奇怪的是,人们总是为了满足欲望而剥夺自己的需要,结果就常常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的境地。

朱熹的道德成功论在用道德的名义剥夺你的需要,现代心理学的自我成功论在用欲望的名义剥夺你的需要。事实上,孔子很早就警告过人类,他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不为自己的需要着想,就会让生命遭受到天诛地灭的厄运。

需要是美丽的,欲望是丑陋的。通过这样的“格物致知”,你就能够像王阳明那样,辨别出需要与欲望之间的差异。你只是需要,像花儿需要阳光那样需要,像树苗需要土壤那样需要。你体验着生命此时此地的存在,你满足着生命此时此地的需要。你吃饭,不是为了将来。你活着,也不是为了将来,而是为了现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道德的“格”式化问题(2)

现在是真实的。你真实地活着,不再受到欲望的迫使。你自自然然地生,自自然然地死,自自然然地需要,自自然然地享受这个世界,一切都变得那样美好。从你悟道开始、直到你的肉体老去,你都将是明确的、自由的、快乐和充满了爱意的。你与生命已经合二为一。

明嘉靖7年,王阳明病故。临终之前,他的家人、好友和学生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微笑着说:“我享受了我的生命,我的心灵充满光明,你们还要我说什么呢?”

王阳明是一个真正理解了孔子的学者,他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转变。从表面上看,王阳明似乎去世了,但他的生命并没有消失,而是用另一种形式存在着。尽管现在的科学家还无法解释这种神奇的生命现象,但未来的科学一定会发现其中的真相。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的说法,能量是不生不灭的,只能从一种能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生命意识也是一种能量,当一个人去世之后,他的生命意识转换成了什么呢?

人的原生态

科学研究常常用到逻辑推理,但真正的科学家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会时刻保持警醒,这样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然而,伪科学不是这样。虚伪的科学家总是先确定一个观点,然后用证据和逻辑来证明这个观点是对的。这样,他们就能够把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论证得天经地义。

达尔文曾经谈到他的祖父伊拉司马斯?达尔文的一件往事。当时,伊拉司马斯?达尔文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他姐姐写信要他在斋期节制饮食,但他不以为然。他给姐姐回信说,他并不打算停止食用牛肉、羊肉和鹅肉,因为“无论哪一种肉都是草本植物”。

穿越之贝勒吉祥  尸身尖叫  蒹葭曲(女尊) 番外  直销安利  拈花一笑醉流景  遗产 三部曲第三部:帝国(上)  植物制卡师传奇  偷走龙种不认帐:皇后,对朕负责2  涛声自说自画  无限穿越之永恒的轮回  〖水云间〗爱有来生  民调局异闻录  拽妃天下  灵异警探  马瑞芳讲聊斋  腐的神之殿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掌权美国的妩媚女人:希拉里传  重生吕布  职业化员工必修的10堂课  

热门小说推荐
都市寻艳录

都市寻艳录

身世坎坷历经沧桑人间情意究竟为何物?妈妈是什么?奶奶是什么?姑姑婶婶又是什么?也许,都是女人罢了。你们给了我们生活的必须,但是她们没有给我们家庭的温暖,因此从理智上我们应该感激你们的,可是感情上很多时候是会出现偏差的。我喜欢熟女喜欢年龄稍大的女人当然是女人我都会喜欢当然是那种好女人...

艳魂咒飘零的风

艳魂咒飘零的风

一个失业失恋的落魄男子,遇上一个奇怪的老人,加上一个奇怪的项链之后,金钱,美女,似乎全都是从天而降,而事情却又没有这么简单,这一切,需要有魂灵去修炼!...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娇宠小兽妃:冷血暴君,你好坏!

娇宠小兽妃:冷血暴君,你好坏!

新婚夜惨死丈夫和断袖胞弟之手,夜灵兮自爆却被卷入异时空,悲催的变成了一只小白兔,落于传说中冷血残暴的暴君之手,还弄脏了这个洁癖狂的衣服。清蒸油煎红烧火烤?你想怎么死?南宫少霆拎着小白兔的耳朵冷笑。夜灵兮果断放弃节操,上前就是一个么么哒,卖萌打滚求放过,主人我错了,饶了我吧!放过你也可以,以后就给本王暖床吧。南宫少霆一脸大慈悲。夜灵兮大喜,这个容易!却没想到,她化形前他不近女色,她化形后,他夜夜如狼似虎要不停!呜说好的只是暖床呢?乖,很快就好了。...

我的校花未婚妻

我的校花未婚妻

当被清纯校花火辣女杀手御姐总裁绝美女老师争相纠缠!贺轩很烦恼帅,是一种病!我是校花的未婚夫,天下美女的未婚夫!传奇杀手龙潜花都,却不想惹上一身风流情债!...

绝品豪婿

绝品豪婿

入赘三年,我不上班,不做事,只会要钱,别人骂我是不知羞耻的废物,吃软饭的孬种,而我,只为等她说一句我爱你,我便拥有了整个世界。(新书期每天两更,喜欢的点个收藏,对剧情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可以留言,谢谢各位大佬的支持。)...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