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2部分(第2页)

青州军的骚动给大家提了醒,有人建议把各地的郡太守、县长都撤换成沛国或者谯县的人,对于这个愚蠢的建议,魏郡太守徐宣给予严厉驳斥,他认为:“如今大家同舟共济,每一个人都怀有忠义之心,如果全用沛谯人士,将会让那些忠臣们心寒!”这条提议才没有实行。

没几天,鄢陵侯曹彰从长安赶到洛阳,他一到就向贾逵询问魏王的印信放在什么地方,贾逵一脸严肃地说:“魏国有指定的继承人,魏王的印信不是你该问的。”

据《魏略》说,曹操临死之前曾急召曹彰来,但曹彰未到曹操已经驾崩,曹彰认为父亲肯定有什么大事给自己交代,所以很关心父亲印信的去向。对于父亲要对自己交待哪些事,曹彰认为是有关继承权的大事,后来他见到曹植时说:“先王召我,是想立你为接班人。”曹植赶忙说:“不可,没见袁氏兄弟吗?”

如果这个记载是真的,说明曹植还算清醒,袁氏兄弟的教训倒在其次,关键是他的哥哥曹丕在这一两年里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异己势力的清除。曹植明白,纵使父亲临死前把他本人找到跟前,亲手把印信交到他的手上,这个班他也接不了。

在贾逵等人主持下,魏王的灵柩运回邺县。

魏王突然驾崩的消息传到邺县时,太子曹丕及文武官员无比悲痛,曹丕号哭不止,无心过问任何事。担任太子府总管(太子中庶子)的司马孚劝道:“大王刚刚去世,正有许多国家大事需要料理,不能效法普通百姓们的孝行。”曹丕才止了哭泣。

臣属们也聚到一起放声痛哭,正常的办公秩序完全被打乱,司马孚喝斥大家:“大王去世,天下震动,你们应该赶紧拜见太子,安定人心,难道只会在一块儿哭?”大家才停下,赶紧忙正事。

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他们的大哥司马朗已经去世。在司马孚等人主持下,在魏王灵柩没有到达前,邺县已经开始筹备丧事。

对于太子何时继位,大家有了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太子继位应该先有天子的诏书,尚书陈矫认为:“大王在外面驾崩,现在人心惶惶,太子应该立刻即位,以安天下之心。”陈矫更直言不讳地说,曹彰就在魏王的灵柩前,随时可能有变化。

曹丕于是决定提前即位,只用一天时间就做完了各项准备(具官备礼,一日皆办)。第二天早上,宣布了由王后卞氏发布的诏令,命太子曹丕继承王位,大赦天下。

没过几天,献帝的诏书也来了,御史大夫华歆亲自送来丞相和魏王的印信,诏令新魏王仍兼任冀州牧,尊王后卞氏为王太后。

为了向新魏王表达祝愿,献帝下令改元为延康,使用了二十五年的建安年号结束。这样,公元220年现在便有了两个年号,正月是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以后是延康元年。

延康元年(220年)二月一日发生了日食,是上天哀悼已故魏王的离世,还是魏国新政权的不祥之兆?每个人都作着不同的解读。

二月二十一日,曹操被安葬在他生前指定的寿陵。在去年发布的《遗令》里,他对陵寝的位置已经进行过详细交待,即邺县城西西门豹祠西边的高岗上,那时候地方确定后,曹丕等人就开始修建陵墓,现在可以使用了,此处即高陵。

曹操的后事均按照他临终前的遗嘱办理。除了一年前曹操正式颁布的《遗令》外,曹操临死前还留下了遗嘱,这篇文献正史没有提及,它保存在南朝萧统编纂的《文选》中。这部书里有陆逊的孙子、晋朝著名文人陆机所写的《吊魏武文》,对这份遗嘱的大概内容有过记载。

根据陆机的记录,加上《太平御览》《宋书》等史籍补证,曹操的临终遗嘱(如今收录在《曹操集》中,被称为《终令》)大致如下:

“半夜里我觉得稍微有点不舒服,天明时喝粥出了点儿汗,服用了当归汤。我在军中坚持依法办事,这是对的,至于因为一时之怒而造成大的过失,这些不应当学(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

“天下还没有完全安定,古代的葬仪不必完全遵守。我有头痛的毛病,很早就开始戴头巾,我死后,丧服跟平时穿的一样就行,这个别忘了(勿遗)。

“文武百官来吊孝的话,只要哭十五声就行(百官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礼完毕即脱去丧服。驻守在各地的将士都不要离开驻地,各级官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入殓时不必再换衣服,不要用金玉宝器来陪葬。

“把我葬在邺城西边的高岗上,与西门豹祠紧邻(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我身边的婢妾、歌伎等,都让她们住在铜雀台上,好好对待她们。在台上安放一张六尺长的床,挂上帷幔,一早一晚供上祭物,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从早到晚向着帷幔歌舞。

“你们要经常登上铜雀台,远望我西面的陵园。我留下的香料可以分给各位夫人,不要用香料来祭祀。宫人们如果无事可做,可以学着纺织丝带、做些鞋子卖。我一生为官所得的各种绶带都存放在库房里,我留下来的衣物可存放在另外一个库房,不行的话你们兄弟就分掉吧。”

这篇遗嘱很不完整,中间可能佚失了不少内容。从语气上看,它是写给曹丕兄弟们的,中间既有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有如何安排后事的具体交代,有些地方说得很细,有点婆婆妈妈,让人感觉跟雄霸天下的曹操无法联系起来。

人之将死,其言也哀、也善、也真,后世对曹操颇有争议,但对他之前发布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以及这篇临终遗嘱,都不约而同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个男人真性情的流露,是曹操本色的体现,这篇遗嘱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分香卖履”的典故。

【三、疑冢之谜】

曹操死后葬于高陵,其位置在邺县城西的高岗上。然而,以后朝代几经更迭,邺县兴而复衰,又过了二百多年,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将邺城彻底摧毁,后世再也没有重建。再加上邺县临近漳河,随着漳河不断改道,城池及主要标志物荡然无存。

今天再到邺城旧址,唯一明显的地面遗迹是一座土台,它就是三台之一的金凤台,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淋使其高度和规制已远不如从前,当年空中楼阁的盛景已被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土丘所代替,上面也不可能再现上百间屋宇的辉煌。

曹操的高陵更是如此,随着地表建筑的彻底消失,到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确认它的具体位置。

其实也不只是今天,至少在八九百年前,人们似乎已经找不到曹操墓的位置了。北宋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有一首诗叫《将次相州》,诗中写道:“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王安石把曹操比喻为“骐麟”,这是一个很新鲜的说法。诗中“八九丘”为何意,他没有交代。南宋诗人李壁给王安石诗作过注释,他在“八九丘”一词下作注:“余使燕,过相州,道边高冢累累,云是曹操疑冢也。”也许这是“曹操疑冢”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此时距曹操去世已将近一千年。

此后,“曹操疑冢”的说法影响越来越广,南宋诗人范成大奉旨出使金国,路过漳河也写了一首怀古的诗,题目叫《七十二冢》,诗中写道:“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闻说北人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范成大担心大家看不明白,专门给这首诗作了一个注:“七十二冢在讲武城外,曹操疑冢也。森然弥望,北方金人经常来这里扫墓添土(北人比常增封之)。”这说明,到范成大时期,关于“曹操疑冢”已经越传越广,而且基本形成共识其数量为七十二个。

此后,关于“曹操疑冢”的故?

锦绣佳人(又名妻子和女儿)  索罗斯全传  山口百惠自传  铁血抗日军  初刻拍案惊奇  母亲  不孝的儿子  大唐一品  成龙传  你的世界我来过  绝世神医  成吉思汗私密生活全记录  边城  巴金自传  晋书  隐蔽的历史  这就是我  剩女的穿越任务  仙卜奇缘  阿凡提的故事  

热门小说推荐
美梦时代

美梦时代

为了救一个小女孩,刚刚毕业的萧奇博士,从美国穿越回了八年前的中国,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重生之后,萧奇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要帮忙性格淡然又才华出众的父亲,至少从副科级小官连升七级,青云直上,坐到副省级高官的位置,才不枉费了父亲一辈子的正直和善良。对于前世辜负和错过的女孩子,萧奇也下了决心,一定要努力给予她们幸福,不要...

仙门弃少

仙门弃少

被家族抛弃,被仇敌废掉的少年商浩,在走投无路时,救了两个人,然后,他发现自己有了异能故事从帮助一个村子脱贫致富展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仙门弃少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给力文学网哦!...

阴娘

阴娘

18岁那年,我娘被我爹打死,然后我爹娶了个和我一样大的后娘进门。7天后,我娘爬出棺材,敲开了我父亲的门欢迎关注我的微博大家看的时候记得先登陆(QQ号直接登陆就可以了!)然后点一下封面下面的推荐按钮!加更规则200个钻石加一更!单独打赏两个玉佩加一更!一个皇冠加五更!关键词阴娘最新章节阴娘小说阴娘全文阅读...

兵王传说

兵王传说

一场人质救援行动中,因为救援失败而一蹶不振的龙牙队员张正选择退役归隐,此后国家神秘的龙牙小组真正意义上失去了最尖锐的兵器。几年后的张正再次出现势必要将这世界搅动得天翻地覆。...

快穿:我只想种田

快穿:我只想种田

别被书名骗了,取名废,其实就是女强无CP,村姑背景系统逆袭流,也俗称慢穿泥石流,凶杀末世武侠仙侠魔法啥都有,还有,新书820不见不散。官方群满一千粉丝值进(五九零六五三四八三)后援群,满一万粉丝值进VIP群。PS本文无CP...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