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5部分(第1页)

59年底,甚至昂贵的猪肉罐头也全部从货架上消失了。1960年,四川成都肉票面额减少到“2两”,山西太原肉票面额甚至减少到“1两”。

为了鼓励农民养猪,各地供销社除了奖励饲料以外,还给交售生猪的农户发给相应的肉食补贴“奖售肉票”“卖猪回肉票”“返还肉票”等。

三年灾害饥荒时期,上海市最困难的时候,每个居民每月只凭票供应两食油,2两猪肉(老秤1斤 = 16两,1两 = 31克)。1961年8月份以后,有几个月由于商业部门无法落实猪肉货源,只好停止供应。或以少量咸鱼代替猪肉。蔬菜也经常限量供应。市民的饭桌上没有什么象样的菜食。

年夜饭吃肉

苏州市一位艺术家回忆:在铺天盖地的票证中,最珍贵的无疑是肉票。60年代初,我们才十几岁,当在发育期,天可怜见,每人每月发一张肉票,仅仅供应猪肉一两(50克)。学校养猪,劳动课就是打猪草、扫猪厩。一次学校宰了四头猪,以飨全校师生。教师们抓阄分肉;至于学生则以小组为单元,每个小组分猪肉一两,就聚餐。每个学生咀嚼小小的一片,久久回味。

那每月每人一张的肉票,是举家最关注的东西。可母亲将肉票集中买了猪油,细水长流兑着吃,以弥补素油的不足。每月每人发油票一张,供一两菜油,菜里就几乎不见油花。

要想吃肉享受,唯寄希望于过阴历年。

人民政府爱人民。春节每人能从可爱的政府那儿领到许多可爱的票证,如老家苏州发的专买茶食糖果的“七票”,可买杏仁酥、麻酥糖、蛋黄花生、香瓜子、蜜糕、长生果、芝麻糖七款食品。

最可爱的是:一张肉票的供应量较平时翻了四倍:有半斤(250克)之多!母亲真善解人意,宣布烹调久违的拿手好戏“四喜肉”,亦即越人所谓的“东坡肉”,吴人称之谓“四喜肉”。约有三寸见方、一寸半见厚,酥烂而不失其形,色香味佳绝。为使儿女们不生争端,来个“一人一碗,打翻勿管”。这顿年夜饭的魅力,当是可想而知!

至今记得母亲颤悠悠地将一迭肉票递给肉案屠夫的亢奋神态,也分明记得砂锅里溢出的醉人肉香,尤其忘不了兄弟姐妹望着肉碗的灼灼馋眼。儿女们开始了期待已久的享受。那情状可以用“风卷残云”来形容:不亦快哉!不亦乐乎!

然而,乐极生悲……枯肠不滞油,兄弟姐妹先后奔到天井里呕吐了起来。一直吐到见青水。悲夫,肉也!

没有上海粮票就别想在饭店吃肉

有位作家回忆:1962年夏天,孩子大病初愈,嘴巴却特别馋。奶奶在梳头匣子里翻了半天,找出1斤全国粮票,并且往口袋里揣了20元钱(也许这是她的全部积蓄了),就带孩子去了南京路。南京路上饭店很多,但仅仅20元钱是不能进那些高级饭店的。奶奶找了弄堂口的一家小馆子,带孩子进去坐了下来。为了让孩子开开荤,奶奶点了“红烧狮子头(肉圆子)”和“鱼皮豆腐”两个普通的荤菜,同时又掏出那1斤全国粮票买米饭。哪料到开票的服务员却说:“上面规定,饭店里全国粮票不能用,只收上海粮票。没有上海粮票就别想在饭店吃肉!”

膜拜“弥勒佛”的权威

20世纪70年代,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居民,每人每月配给半斤肉票。而中小城镇的配给量。更少得可怜。于是副食店里卖肉的师傅、以及屠宰场杀猪的屠夫,成了居民巴结讨好的大红人,和背后讽刺挖苦嘲弄的对象。

普通人几乎都饿得猴瘦,但极少数掌刀卖肉的却格外肥胖。不仅他自己有机会(可能)假公济私多占些便宜,而且他的亲友故旧也可以沾些光。不少回忆录和幽默杂文记述了这种现象。通常把掌刀卖肉的尊称为“弥勒佛”,肉案上一刀下去,就决定了一家人一个月肉食的数量和质量。

1973年诗人蔡其矫写了一首打油诗:“当人猛增、而猪徒减,你满脸红光下巴叠成三层,想捞些油水的都向你膜拜。即使是混毛的浅膘的灰涩的,提着一块走过街上也引来无数羡慕。就在这缺乏上面、私心上面、短视上面,建造起你渺小狂妄的权威。”

一滴泪珠似的食油

肉和油的故事(2)

作家张贤亮回忆说:“那时侯知识分子干什么去了呢?农场每两个月才分配给我们每人一市两食油(旧秤16两为一市斤),请读者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单身一人,用什么器皿来盛这比一口口水还少的食油,还要在六十天中每天炒菜都能倒一点出来?我保证你想象不出,但具有大智慧的我,很快就找到了最好的窍门:用眼药水瓶子!这样,每顿饭我都能滴出一滴。”

这不是一滴滴眼药水,这是一滴滴辛酸泪。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布票的故事(1)

1954年全国棉纱、棉布统购统销,供求关系紧张,9月份实行了凭“布票”(又称棉布购买票、购布证、购布券)限量供应棉布。除了农产品粮、油以外,这是工业消费品的第一种票证;而且,比1955年11月正式发放“全国通用粮票”的时间还早1年零两个月。

当时,根据南北各地的气候不同,城镇大小不同,对于棉布的最低需求量不同,而制订了不同的布票定量标准。例如:北京市每人每次发放17尺3寸布票,刚够成人做一套蓝布制服。天津市每人每次可领取13尺,江西省发放11尺,最北方冬季漫长又严寒的哈尔滨市每人每次24尺布票,可做一套棉衣;而南方亚热带地区城镇每人每次7尺4寸布票。但并不是按人平均分配使用,而是全家人统筹安排,看谁最需要做衣服就集中买布给他做;或者到百货商店凭布票购买成衣。有时需要量增大,布票不够使用,还要向亲戚朋友东挪西凑。

布票上印有使用期限。最早的上海市、江西省、贵州省等地布票都注明:“有效期限自1954年9月至1955年2月底止,过期作废。”期限6个月。但最早的天津市布票注明:“有效期限自1954年9月15日至1955年8月底,过期作废。”此后发放的布票有效期限不等,通常为半年或1年。

1960年严重灾害时期,布票限量普遍减少到一半以下。许多地区每年每人供应的棉布减少为3尺左右。如四川城镇每年每人只发3尺7寸;山东城镇每人只发布票1尺6寸。……

1961年上海市人均购买棉布6尺6寸,到1962年人均购买7尺7寸。

后来,新产品化学纤维、合成纤维大发展,使得80年代初纺织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商业库存猛升,反而造成棉布积压。1983年11月23日我国商业部在报纸上宣布,从12月起,棉布不再收布票、敞开供应。1984年,布票比粮油票提前9年取消了,老百姓才不再为穿衣发愁。

布票定量减半又减半

四川省一位教师回忆:1954年开始实行布票,1984年取消。其间整整30年。四川城镇起初每年每人15尺布票,可以做一套衣裤;1958—1959年每年每人7尺4寸布票,个子小的还能做件上衣,个子大的就顶多混条裤子了。年年捉襟见肘,大家穿的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勤俭节约劳动服。不久,买一双袜子也要二寸布票;咬牙买高价的粗呢裤,还要收半尺口袋布的布票。那布票就越发显出了重要性。

恩爱夫夫重生高中  那颗蓝色星球  [综武侠]绑定万人迷系统后  今夜恶魔降临  娃综结束病美人就离婚  秘密关系  玄武裂天  我那柔弱不能自理的竹马  抗日之雷霆战将  在北宋当陪房  我在毛绒兽世当典狱长  Cos鬼王的我捡到七岁中也  又又又穿书后真少爷摆烂了  小团宠他脸盲啊  真少爷他就不回豪门  闪婚对象他不对劲  某某宗弟子修仙日常  旗门之风生水起  重生后和死对头结婚了  清宫烟云录  

热门小说推荐
非凡人生(娇艳人生)

非凡人生(娇艳人生)

非凡人生凌轩是这个都市的主角,他身上发生的一切,应该是男人们都渴望得到的。他的经历,就是一个个娇艳美女组合而成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非凡人生绝非一般的人生故事,娇艳人生,不走寻常路。非凡人生延续面包作品的一贯风格,更清新,更自然,更现代!总结只有一句YY,只有YY,男人的YY,最尽情的YY!...

绝品豪婿

绝品豪婿

入赘三年,我不上班,不做事,只会要钱,别人骂我是不知羞耻的废物,吃软饭的孬种,而我,只为等她说一句我爱你,我便拥有了整个世界。(新书期每天两更,喜欢的点个收藏,对剧情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可以留言,谢谢各位大佬的支持。)...

猎艳江湖

猎艳江湖

一段不平凡的复仇之路,一段风流的复仇之路,一个少年得到一种意外的传承,而走上了不平凡的风流路,最后,他会怎样呢?请看本书给你一一讲述。想看刺激的点击!!本书既是H文,又是以一部好看的武侠小说,敬请阅读与收藏!本人的上一本书洪荒少年猎艳录也请大家多多支持。...

功夫皇帝逍遥游(功夫皇帝艳福星)

功夫皇帝逍遥游(功夫皇帝艳福星)

一个落魄的大学生阴差阳错地灵魂穿越到了古代,稀里糊涂地做了皇子,又发动政变赶走太子当上了皇帝,从此便过上了锦衣玉食声色犬马的生活。但他却不满足,他要做一个全能型的功夫皇帝因此,他拜武林宗师学习武功,又向江湖术士讨取御女秘方,美艳绝伦的妃子欲望强烈的宫女温婉恬静的皇后妖艳迷人的异族美女野性十足的江湖侠女,各种类型的美女纷纷被他男人的功夫征服金钱权利和美女一个都不能少!想爽的,还等什么呢?本书保证精彩,敬请放心收藏,推荐!...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我不想逆天啊

我不想逆天啊

我林凡成为富家子弟,必须得享受。修炼?不现实的事情。最多加加点。阅读此书可能带来不适,此书已经注满乳白的正能量。...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