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0部分(第1页)

朱元璋长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尝尽了官府苛剥和豪民欺压之苦。而由于天灾和长期战乱,百姓的苦难就更为严重。

建国不久,他和他的谋士刘基有一段对话。朱元璋问刘基,他说:“怎么样才能使百姓安养生息呢?”刘基回答道:“生息在于宽仁。”你要想让百姓得到生息的话,就要对他们宽仁。宽仁固然没错,可是他还没有彻底说清楚,究竟什么是宽仁?

朱元璋对刘基说,“不能施惠而概言宽仁亦无益耳”,他说你不能给百姓带来好处,笼统地说宽仁,也没有用。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宽仁呢?“以朕观之”,以我看来,“宽仁必当阜民之财而息民之力”,“阜民之财”是什么意思?就是让百姓能够积累财富,“息民之力”呢?就是不要给百姓增加过多的负担。

那么讲到“阜民之财,息民之力”,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不节约,奢侈浪费,就把老百姓的财都耗尽了。如果不减少徭役,过度使用民力,老百姓就长期处在困乏之中。如果不对百姓实行教化,包括学校、社会的道德教育,百姓就不知礼义,社会秩序就不能恢复。“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如果你不禁止那些官员的贪污,不禁止那些富民的横暴,百姓就得不到安生日子。这些都做不到的话,那么你仅仅说宽仁,就是“徒有其名而民不被其泽”,就是老百姓只得到一个空洞的“宽仁”,听到了一句好听的话,而没有得到实惠。

贴士

不能施惠而概言宽仁亦无益耳。以朕观之,宽仁必当阜民之财而息民之力。不节用则民财竭,不省役则民力困,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义,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如是而曰宽仁,是徒有其名而民不被其泽也。故养民者,必务其本;种树者,必培其根。

—《明太祖宝训》

我们分析一下,朱元璋在这里赋予了“宽仁”很丰富的含义,宽仁都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发展生产,使民富裕,就是“阜民之财”。

第二,节约开支,节省节约百姓的财力。

第三,少上工程,不增加百姓的负担,解除百姓的困苦。

第四,对百姓、对社会进行教育,使大家知道礼义,遵守秩序。

第五,要打击贪官污吏,打击豪强,使得百姓可以安生。

朱元璋又把自己的政策概括为“严明以驭吏,宽裕以待民”,说对待官吏要严明,对待百姓要宽裕,这样做百姓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

朱元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念?前面我说过,他的理想,来源于明教教义里对光明世界的描述,要使百姓得到幸福生活。还有就是他吸收了儒家传统的大同观念。另外一条很重要,是他自己早年长期在困苦中生活的经历对他的影响。他在青少年时期,在农村看到过贫苦百姓是如何生活的,了解他们的艰辛。

他说,“农夫寒耕暑耘,早作夜息”,农民春天耕种的时候寒冷,夏天锄草、耘地的时候很热,寒暑都在地里滚爬,“早作夜息”,早早起来,很晚才休息。农妇呢?她们“缫丝绩麻,缕积寸成”,蚕丝要一根一根地梳理,麻要一条一条地纺织,“缕积寸成”,一寸一寸地织成布,非常辛苦,可是“及登场下机”,粮食收到场上,布匹、丝织品从纺织机上拿下来,这时候,等待他们的不是辛苦劳动所换来的一点财富,而是“公赋私债,索取交至”。“公赋”,官府要求交的税;“私债”,一年来大小吃喝费用欠别人的钱,官府的衙役们、债主们,看到场上有粮食,看到织布机拿下来布匹,都来催债了。劳作一年拼来的这点东西,竟不能为己所有,刚刚收获,就被别人拿走了。

◇BOOK。◇欢◇迎访◇问◇

第66节:第十二讲 平民皇帝的治国理想(5)

贴士

农夫寒耕暑耘,早作夜息,农妇缫丝绩麻,缕积寸成,及登场下机,公赋私债,索取交至,竟不能为己有。食惟粗砺,衣惟垢弊……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

农夫农妇“食惟粗砺,衣惟垢弊”,吃的是那些非常粗糙的粮食,穿的是又破又烂的衣服。当年,朱元璋身处草野,他的愤怒是无法倾诉的。而此时他掌握了大权,他的感情奔泻就如同大江大河了。他知道百姓如何痛苦,因此他不希望别人再重复这种痛苦,他不愿意让他的官员成为剥削百姓的官员,他不愿意让那些富民横暴,成为欺压百姓的豪强,他希望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这个政府不能浪费百姓的钱财,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这一切要从廉洁开始。

崇尚节俭,从皇帝做起

朱元璋是一个身体力行、躬行实践的人,他之所以说上面这些话,既是说给官员听,也说给自己听。他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朱元璋本人吃穿都很俭省,他对他的后宫要求也很严格,关于他俭省的例子有很多。

早在打天下的时候,朱元璋的俭朴就已经天下闻名。而在当时的江南群雄之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奢侈是有名的。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平定陈友谅,自称吴王,江西行省把陈友谅的一张镂金床送到应天。朱元璋看罢,对左右官员们说:“五代十国时后蜀孟昶有一个镶满宝石的尿壶,这镂金床与宝石尿壶有什么区别呢?一张床尚且如此,其他可想而知。陈氏父子穷奢极欲,哪能不亡?”他当即下令将它毁了。侍臣们就此各有一番议论,其中一位应声说道:“未富而骄,未贵而侈。这就是败亡的原因。”朱元璋对这话颇不以为然,他认为富贵以后也不能骄侈。他说:“有钱了就可以骄横吗?有地位了就可以奢侈吗?如果有了骄侈之心,即使富贵,也难保得住。处在富贵的地位,就是抑制奢侈,注意节约,恐怕还不能够服人心,何况穷尽天下财富奇巧以满足个人欲望呢?如果对骄侈之心不加以控制的话,败亡是必然的。前车的覆辙不可重蹈啊!”

由于朱元璋出身贫苦,他非常了解农民的处境,同情农民。洪武二年五月,他从南京郊外回城,见到几个老者挥汗耕田,不禁想起他的父亲,于是下马步行。边走边对身边大臣说:“朕好久没有在地里干活。适才所见农夫冒暑耕耘,心里很觉得可怜,不觉下马步行。农为国本,国家的需求都由他们供给,不知地方父母官会不会怜悯他们。身处富贵而不知贫贱的艰难,古人常引以为戒。衣帛当思织女之勤,食粟当思耕夫之苦。”

有一次他到东阁视察,天气很热,南京这个地方是火炉啊,人出汗后衣裳都湿透了。当然朱元璋跟普通人不一样,一些侍从为他拿着衣服,朱元璋的衣服湿了,就送上一件换下来。但是身边的官员们看到,朱元璋每一次换下来的衣服都是穿得很旧、洗了又洗的衣服。一位叫李思颜的官员说:“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意思是说,皇上您亲自提倡节俭,这真可以作为子孙的榜样。朱元璋节俭是从爱民出发的,他说:“忧人者常体其心,爱人者每惜其力。”意思是说为百姓担忧的人常体会他们的心境,爱护百姓的人就要爱惜民力。朱元璋说,我每一次吃饭,就想天下百姓是不是吃饱了,每一次穿衣,就想天下军民是不是能够穿得暖。

洪武元年,全国许多地方遭受旱灾。朱元璋祭告父母在天之灵,请他们保佑国家百姓渡过难关,说:“当年二老吃草根粗米的艰难我不敢忘记。我愿意与妻妾一起在半个月内吃野菜粗饭,与百姓同甘苦,反省上天对我的谴责,为百姓祈福。”朱元璋从未忘记过去的痛苦,他想到父母临终的时候,自己竟拿不出任何东西祭奠,而今富有四海,却无法尽孝,因此常常放声痛哭。

朱元璋很注意以身垂范,他曾经说,“珠玉非宝,节俭是宝”,他的吃穿住都不追求奢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修建宫殿的时候,他不准施用彩绘。他要求在妃嫔的住处,墙壁和屏风上,画上耕织图。在太子居住的房屋墙壁上画的是朱元璋的出身和经历。在各个殿堂内,墙壁上书写着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典故格言。他下令在宫内空闲之地种菜,在政事闲暇的时候,他时常来到这里看小内监汲水灌园,捉虫除草。车、舆、用具该用金银装饰的,都改用铜。

※BOOK。※虹※桥书※吧※

第67节:第十二讲 平民皇帝的治国理想(6)

朱元璋知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谓“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所以对地方的贡奉常常加以限制。建国之初,湖广进献竹席,朱元璋怕开了进奉之风,下令退回。后来金华进贡香米,朱元璋觉得很好吃,但怕因此会给百姓增加负担,也制止了。他在园林中辟了几十亩地用来种庄稼,每当耕耘收获季节,都亲往观看。

朱元璋不太喜欢饮酒,能喝一点葡萄酒,量也不大。起初太原进贡一种葡萄酒,后来也下令不要再进了。洪武六年(1373年),山西潞州进贡人参。朱元璋说:“听说采到人参挺困难,这样做岂不劳民?国家的职责在养民,哪能为此而劳民呢?”

洪武七年(1374年),西番酋长进贡葡萄酒,他赏赐给酋长一些绸缎衣物,但命令把酒退回,让他们不要再进贡。他对中书省官员说:“饮食衣服够平常需要就行了,额外的追求会带来无穷的祸害。比如在元朝,西域进贡葡萄酒,使者络绎不绝,沿途百姓饱受痛苦,朕岂能再以此殃民。”回回商人进贡一种香料叫阿刺吉,汉语叫蔷薇露,说是能够治疗心病,还可以调制香粉。朱元璋也予以拒绝,说:“中国治心病的药物很多,这种东西不过是修饰容颜的,用它只能助长奢侈之心。”

朱元璋说“人主嗜好所系甚重”,我现在作为臣民之主,一国的最高统治者,我的嗜好关系甚大,因为天下臣民都在看着我,官员百姓都在模仿我,对于我自己来说,“躬行节俭足以养性,崇尚奢侈势必丧德”,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尽量节俭,这样可以提高我的修养,如果崇尚奢侈的话,势必会丧失德行。

朱元璋对他的嫔妃太监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次,朱元璋在后宫,看见宫女们丢到地上的一些丝线,就把她们找来,教训一番。他说,你们都是来自民间的,如今却随便把这些丝线丢到地上,你们知道不知道这是百姓交来的赋税?百姓得到这一点丝线多不容易,起早贪黑,纺织成丝线,织成绸缎,用来交纳赋税,可是你们随便就把它浪费了。他立下规矩,凡是宫中再有人任意浪费东西的话,定斩不饶。

还有一次,他看见两个宦官,穿着靴子在雨中行走。大家知道农民,特别是江南地区,很少有人能够穿到靴子,常常是打赤脚,靴子在农民、在贫苦百姓当中是奢侈品。可是两个宦官,穿着靴子却在雨中行走。朱元璋看到以后,把他们叫过来训斥一顿,说这靴子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可是它们全出于民力,“民之为此非旦夕可成”,一双靴子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成的,要种麻织布,然后裁剪做成靴子,是很难的。你们不知道爱惜,反倒暴殄天物。他下令左右杖责。就这样,这两个宦官就因为在雨中穿靴子行走,被杖责了一顿。

洪武三年,有一位姓刘的典史进京朝觐。什么叫朝觐呢?各个地方官员定期到京城来拜会皇帝,来述职,叫做朝觐。这个刘典史来到京城,汇报完了工作,朱元璋对他做了一番表扬,为什么表扬呢?朱元璋看他穿的衣服很破旧,十分高兴,认为他不是那种贪图享受的官员。朱元璋说,不少当官的人为了享受而搜刮百姓,刘典史今天穿着这样的服装,可见他很廉洁,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搜刮民财。听到朱元璋这样说,了解情况的官员就主动出来对朱元璋汇报,说这一位刘典史确实像您说的那样,为官十分廉洁,在百姓中间是有口皆碑的。朱元璋因此更加赞赏,命令赏给这个刘典史不少衣帛,用以养廉,也表示奖励。

济宁知府方克勤,严格执行皇帝关于垦荒三年不纳税的规定,尽量减轻百姓的各种负担,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但他“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洪武八年(1375年),方克勤在入京朝觐时,因此得到朱元璋的称赞,并赐宴表彰。洪武时期的许多官员,都因为廉洁而受到朱元璋的表彰和赏赐。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在官场上如行坦途。

朱元璋被明人称赞说:“节于自奉,食不用乐,罢四方异味之贡。非宴群臣,不特设盛馔。功益崇而益尚俭朴。”说他要求自己很俭朴,吃饭的时候,不像古代那些皇帝,要有音乐伴奏,他也不要各地给他贡献珍禽异味,不是在宴请群臣的时候,他不大摆宴席。“功业益崇益尚俭朴”,他的功劳越大,家业越大,他越提倡俭朴。这是他在给天下树立榜样,他明白,“古者之兴盛,未尝不由于勤俭。其败亡,未尝不由于奢侈”。前代的得失可为明鉴。

呼兰河传  开局佛门弟子,犯戒就变强  穿越沦为小后妈  文武圣神  地狱禅灭  高地  微笑的内伤  妖孽仙帝在都市  桃花仙赋  鲜血染征袍  生命是一颗子弹  清官册  仁慈的吸引力  混在末世当渔夫  中华美酒谈  荣耀战神  Hp:为救世主献上黑魔王  奇侦异案  情圣物语  大明反贼之朱家逆子  

热门小说推荐
飞剑问道

飞剑问道

在这个世界,有狐仙河神水怪大妖,也有求长生的修行者。修行者们,开法眼,可看妖魔鬼怪。炼一口飞剑,可千里杀敌。千里眼顺风耳,更可探查四方。秦府二公子‘秦云’,便是一位修行者...

少龙风流

少龙风流

华夏神州的中原地带一个古老乡村稷下村传说远古的炎帝便诞生于此。龙剑飞的心情象这春末夏初的天气多少有些烦躁,四年大学毕业后他又打回原籍,在乡镇高中教书,经历了最初工作的新鲜和学生的爱戴,父母的先后离世,留下他独自舔舐心灵的血泪。子欲养而亲不待,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看着谈笑风生青春得意的学生们,龙剑飞的心情多少有些敞亮。夕阳西下,金黄色阳光洒落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让人不免心旷神怡。...

伪我独尊大雁捕蝉

伪我独尊大雁捕蝉

一种能帮忙泡妞的异能会给主角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奇遇?很简单,进来一看便知!...

死神之地狱归来

死神之地狱归来

一切从穿越到死神世界开始...

都市最强赘婿

都市最强赘婿

一年前,他为了救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富家千金,光荣的吃上了软饭。一年后,富家千金康复,砸了他的饭碗。他立志要吃富家的软饭,打肿富家千金的脸,让她知道什么叫做高不可攀。...

兵王传说

兵王传说

一场人质救援行动中,因为救援失败而一蹶不振的龙牙队员张正选择退役归隐,此后国家神秘的龙牙小组真正意义上失去了最尖锐的兵器。几年后的张正再次出现势必要将这世界搅动得天翻地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