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章 二府三司制(第1页)

说到朝廷人事调整,铁牛想说说宋朝的官员体系。

宋朝建立之初,开始设置文武分权的国家机构,统一由皇帝负责,皇帝下设“二府”:枢密院、政事堂。其中枢密院掌管军务,政事堂掌管政务。这样文武分离,互成牵制之势,各司其职,既减少了某些位居高位的臣子专权,又可及时了解军政事务,还能削弱相权。并设置三司(度支、户部、盐铁),将国家财政大权从相权中划分出来。三司的长官称三司使。这就有了宋初“二府三司制”。

《宋史》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在朝廷层面上,依然继承的是秦朝以来的三权分立格局。代表丞相权力的政事堂被一分为三,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三省并立,原则上说,中书出令、门下复核、尚书执行,尚书省下是六部,具体执行皇帝诏令。但元丰改制前,三省就是空壳子,本身绝大部分职能被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割。而中书门下即东府,就是宰相、参知政事们的办公议事场所。元丰改制后,宋神宗重建三省,但三省长官设而不置,由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行门下省侍中事,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行中书省中书令事,并分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行为宰相副手。简单来说,宋朝前期,三省并存,只不过三省无甚职事。改制后,三省复名,中书门下职能摊入三省。北宋的中书门下是最高决策机关,一般政令和皇帝诏书都需要中书门下复审,近似看作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一。

然而,北宋并不是真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名存实亡,中书门下是唯一的权力机关,由殿阁大学士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权力。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部分相权。中书门下的常设议事机关政事堂,成员包括大学士、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签书军事判官,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等人。尚书省几乎成了虚设,实际是中书门下直接统领六部,尚书令等尚书省主官几乎都是虚职,各部由尚书侍郎负责事务。

神宗元丰年间,还有一个中书内省,相当神秘,可以说跟中书门下一点瓜葛都没有。它是皇帝的女人组成的宫内机构,负责起居饮食书笔之类的工作,皇帝接收到的奏疏,就是这群宫官负责“初级”审阅,有些不重要的,甚至就由她们直接批出施行。朝野杂记中记载:本朝御笔、御制,皆非必由人主亲御翰墨也。祖宗时,禁中处分事付外者,谓之内批,崇观后谓之御笔。其后或以内夫人代之。可惜的是,不仅后世人,就连当时的史官、宰执、御史对这个群体知之甚少。因为不允许她们与外人接触。这是一群只属于皇帝一个人的女人。看来当皇帝还是好。

宋朝的官员体系本来就有点乱。就拿宰相来说,宋代有许多官职都可以代表“宰相”。宋初至元丰五年,“宰相”的官称主要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五个宰相曾经获得过更高级的“宰相”官称——“侍中”。宋元丰五年至政和二年,“宰相”称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这次改制的原因是宋神宗觉得皇帝权力太小,想要把手伸得更长,对朝政进行更大力度的干预。政和二年至靖康元年,宋徽宗把“宰相”的官称改成太宰兼门下侍郎(左相)、少宰兼中书侍郎(右相)。靖康元年以后,宋廷又恢复了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官称的局面。

关于左、右相称呼,主要是元丰五年以后才会出现,元丰五年前一般情况下不会称宰相为“左相、右相”。元丰五年改制后,这里还得提一下宋代的朝议制度。宋代的朝会分朔望大朝会、常朝、垂拱殿早朝、崇政殿再坐等等。大朝会、常朝都是仪式性会议,决策意味不浓。而垂拱殿早朝、崇政殿再坐则是要决策事务的。在奏事的时候,是分班奏事,那可不是电视剧里呼啦啦一片人站在大殿里跟皇帝讨论事情,而是“中书一班,枢密院一班,翰林学士、开封府一班,……”也就是说,中书是集体面见皇帝的(包括了参知政事),是东府整个部门一起跟皇帝讨论事情,研究问题,决策后予以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东府在讨论事情时要提前把大原则定好,否则你们搁御前吵架那就有意思了。这时候,就看皇帝支持谁了。当然,奋斗靠个人,信任最重要。宰相的职权,制度决定是一方面,皇帝的信任又是另一方面,谁更得皇帝宠幸,自然能在职权范围之外捞到更多的力量。比如王安石一介参知政事,照样能把持东府,逼得别人“老病死苦”,只有王安石自己生机勃勃。

元丰改制,宋神宗恢复了旧有的三省制,还规定了三省分班奏事。也就是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分别一班奏事。这样就意味着左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只能参加门下省那一班的奏事,不参加中书省那一班奏事;右相(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参加中书省那一班奏事,不参加门下省那一班。最后左右相一起出席尚书省那一班的奏事(尚书左右仆射)。由于制度上的优势,右相有了充分的决策权,毕竟中书出令、门下复核、尚书执行,而现在门下复核在前,甚至不知道中书奏了什么事情,等到尚书执行的时候,他也没什么好反驳的了,这就为神宗横加干预朝堂提供了便利。但这种体制运作复杂,除了神宗这种多年皇帝、且有丰富执政经验的人可以把控住之外,其他人还没这个能耐。于是元佑之后,权同听政的高太后及其支持者就要求三省同奏事了。这也让中书省的权力大大削弱,门下省和尚书省获得了一定的地位提升。宋神宗的改制也差不多就是改了个寂寞。但我们仍然要看到,元丰改制后到北宋末,门下省和中书省始终没有在制度层面上合一,还是两个部门。至于职权上,左右相的真正权力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谁能够占得更多的蛋糕,那就靠个人本事和皇帝信任程度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尉一职自秦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至宋徽宗时,定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职务,一般常用作武官的尊称。秦汉时的太尉一职到了宋朝,其权力也被一分为三:殿前司掌管天下禁军,马军司、步军司分别为皇家侍卫马、步军管理机构。而另一个管军机构枢密院只有调兵权。代表监察的御史大夫被大大削弱,执掌天下财政的三司崛起。

至于地方上,宋朝行政区划为路、州、县三级,但是“路”不属于行政区划,仅仅作为经济区划,类似于我们后世的“华北大区”“东北大区”“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一样,并没有一个最高行政长官,只有一些经济领域的协调人,后期也逐渐有了行政负责人,但是权力没有那么大。北宋“路”的行政长官叫转运使,主要负责下属州县的财税收集转运调拨,相当于省级干部,但是比后来的巡抚、省长的权力要小,是正三品的官员。路的军事长官叫安抚使,相当于后世省军区司令,正省级或者正军级,起初不常设,后来变成常设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但是边境地区的几个路的长官却是大军区(兵团级)级别的,称作经略安抚使。安抚使和经略安抚使都是路的军事长官,由于是边疆地区,却是大军区(兵团级)级别的,管辖兵马均在五万以上,正三品或者从二品,参照后世的军衔至少是中将。宋江诏安打方腊以后,被授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兵马都总管,楚州安抚使管辖淮南东路,虽然也是正三品,却是省军区司令级别,或者是副兵团级别,管辖万儿八千兵马,可以授予中将或少将军衔。

实际上的行政区划只有州和县两级,和“州”平级的还有“府”(即直辖市、“军”(军事区)、“监”(国有矿区)。北宋设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四座京城,分别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其中东京即为首都汴梁,后三座均为陪都,西京在今河南洛阳,南京在今河南商丘,北京在今河北大名。

北宋的“府”管辖地域和州一个级别,是路(省)的首府既省城,相当于后世的计划单列市,是副省级单位。府的长官称作知府或者府尹,是正四品。但是,东京汴梁开封府是直辖市,是正三品或从二品。开封府尹一般都是重要人物担任,比如包青天就担任过开封府尹。宋真宗赵元侃,在当寿王时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太宗赵光义询问寇准太子人选,寇准其实已经猜出太宗心中的人选,寇准回答到:“这个事不是我可以知道的。”不久,寿王赵元侃就被任命为太子。

我们所熟知大名府的知府是梁中书,是蔡太师蔡京的女婿;江州知府蔡九是蔡京的儿子。大名府知府和江州知府和开封府相比就差一个等级了。北宋“府”一级的军事长官叫做兵马总管或者都统制,是副军级或正军级的职务。比如大刀关胜原来是蒲东巡检,当时属于河东路(山西运城)地方军事副长官,临时出任指挥使,领兵一万五千征讨梁山。梁山诏安征讨方腊后,关胜出任大名府正兵马总管,都是正军级的,既没有升也没有降。

北宋的“州”,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州,管辖几个县。还有几十个特殊行政单位,比如某地的“盐监”“铁监”“道台”,也和州是一个级别的。州的长官叫知州,副长官叫别驾,还有一个副长官叫通判。知州一般都是正五品,别驾是正六品,通判是从六品了。州的地方军事长官叫做团练使、兵马都监,是正师级和副师级的军官。苏轼被贬黄州时出任的就是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被贬海南岛时出任的就是琼州别驾。《水浒传》中有一个叫王文斌的,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头衔是“郑州团练使”,相当于正师级的军分区司令。你就可以理解,林冲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起码是副师级军职。

北宋还有一种军事化管理的级别,叫做“军”的州级军事单位,边境地区、养马的地方、少数民族地区,大约有46个军。比如“无为军”“太平军”。这一类的建制很奇特,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养马地区的军事化单位,“军”的长官叫做节度使。北宋的节度使和盛唐的节度使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盛唐的节度使是大军区司令,盛唐时期的60万唐军,分别归11个节度使管辖。如果授军衔的话,盛唐的节度使起码是上将。唐玄宗时期,授予安禄山三镇节度使,掌控20万军队,结果因为势力太大造反了。于是,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的级别被一再降低,到了北宋,节度使和州官一个级别,按文职算就是正五品,按军职算和州的团练使一个级别,属于正师级的大校军衔。《水浒传》宋江智取无为军,很多人都误以为“无为军”是一个军,几万人的军队竟然让梁山给灭掉了。其实无为军只是一个师级单位,也就是几千人的兵马,而且还分散驻扎在几个县里。朱仝打方腊以后,授予保定府都统制,后来官至节度使。很多人都以为朱仝这个“太平军节度使”是大军区司令,其实太平军节度使和保定府的都统制是一个级别,只不过当时的节度使是常设武官,而都统制只是战时临时武官罢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再说县。北宋的县和后世的县基本上差不多,大约有900多个县。北宋的县和后世的县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北宋时期一个县的人口,从万把人到数十万人不等。北宋县级单位长官叫县令、知县,就是县长;县的副职是县丞、主簿、县尉。北宋七千户以上的大县才设置县丞,三千户以下的小县连主簿都不设。北宋时期,开封府下辖的两个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县,县令的级别是正五品;七千户以上的大县,县令是正六品,不过这样的大县不超过100个;七千户以下的小县都是正七品,即我们经常所说的“七品芝麻官”。这样,您就明白了,县令不全是“七品芝麻官”,只有七千户以下的小县县令才是“七品芝麻官”。七千户以上的大县,县令已经是大官了。而县的地方军事长官是团练,管辖的主要是民兵,就是县团级。县尉主管政法治安工作,相当于后世的县政法委书记,管辖的是县里的捕快,超级大县的捕快三五百人,大县的捕快一百多号人,小县的捕快也就三四十个。管辖捕快的叫做都头,有马兵、步兵之分,都头是正科级干部,相当于军队的正副营级。相比较而言,团练级别比都头高,但是都头的实权比团练大。

不说这些了。最近得到了提拔,随着职位的上升,各种应酬也接踵而至。原本与我关系不大的人现在也开始主动与我接触,希望与我建立联系。人就是这样,没有资本时,门可罗雀。人就觉得失落;有了一点资本时,应酬太多。人又觉得不胜其烦。就像本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说的: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事而乐耶?

一想这些人生哲理问题,铁牛的头就觉得大。还是喝我的酒、吃我的肉吧。

喜欢梁山不老请大家收藏:()梁山不老

老六:沙雕反派专治各种弱智!  开局躺棺配阴婚?送你全家去流放  黄钱笑传  早年已知世事艰  神级扮演:小区境内,神明禁行!  穹顶天魂的新书  开局摆烂挂机,你管这叫电竞?  综漫甜辣各一半  下乡支教,却被糙汉娶回家宠  二十五岁才激活神豪系统?  娘亲快跑,爹爹能听到你的心声  王爷,你家公主又出去拼命了  诡道长生:我在诡异世界封神  相亲节目表白被拒,逮捕女嘉宾  科技:从商业开始打造理想国  七时幻  快穿我爹是大佬  从坡道开始  历史直播:开局盘点政哥的小八卦  我的器官都是SSS级恐怖物  

热门小说推荐
绝代名师

绝代名师

市二中的金牌老师孙默落水后,来到了中州唐国,成了一个刚毕业的实习老师,竟然有了一个白富美的未婚妻,未婚妻竟然还是一所名校的校长,不过这名校衰败了,即将摘牌除名,进行废校处理孙默的开局,就是要帮助未婚妻坐稳校长之位,让学校重回豪门之列。孙默得到绝代名师系统后,点废成金,把一个个废物变成了天才,在孙默的指导下,学渣们一年学霸,三年学帝,五年学神,很快可以变成王者级的大Boss!竟敢说我这名师徒有虚名?剑豪枪圣,刀魔,圣女,无双国士,一代魔帝,两大圣人,三大至尊,统统都是我教出来的,就问你怕不怕?我最喜欢把青铜杂鱼带成王者Boss,孙默如是说!...

灭主异世销魂

灭主异世销魂

神秘青年帝形穿越到了那个自己被召唤的世界中,到底会有什么事情等着他呢?他在未知世界究竟寻找的答案是什么?形是有形还是无形?魔法仙术战争美女,一切应有尽有!完美的智慧女神梦幻般的七彩凤凰,还有那高高在上无...

奶爸至尊

奶爸至尊

肉身不破,灵魂不灭,为了回到穿越前,为了再见到他可爱的女儿,不断引起星域乱战,一个不死强者,重启纪元,回归平凡,从此一个无敌奶爸诞生了。...

三寸人间

三寸人间

举头三尺无神明,掌心三寸是人间。这是耳根继仙逆求魔我欲封天一念永恒后,创作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三寸人间。...

八零小军妻

八零小军妻

养父母待她如珠如宝,她却心心念念的想要回到抛弃她待她如糠如草的亲生父母身边儿,犯蠢的后果就是养母死不瞑目,养父断绝来往,她,最终惨死车轮下重来一次,她要待养父母如珠如宝,待亲生父母如糠如草!至于抢她一切的那个亲姐姐,呵,你以为还有机会吗?哎哎哎,那个兵哥哥,我已经定亲了,你咋能硬抢?!哎哎哎...

绝品豪婿

绝品豪婿

入赘三年,我不上班,不做事,只会要钱,别人骂我是不知羞耻的废物,吃软饭的孬种,而我,只为等她说一句我爱你,我便拥有了整个世界。(新书期每天两更,喜欢的点个收藏,对剧情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可以留言,谢谢各位大佬的支持。)...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